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wǎng) >> 旅游景點 >> 上海旅游景點 >> 崇明島

崇明島,崇明島在哪里,崇明島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wǎng)  最近更新:2023-10-03 18:05  瀏覽次數(shù):

崇明島在哪里?崇明島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崇明島在哪個省?

崇明島旅游,崇明島在哪里,怎么走?

上海崇明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中國第三大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是中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中國最大的沙島。崇明島成陸已有1300多年歷史,現(xiàn)有面積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全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chǎn)富饒,是有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崇明島
崇明島

崇明島簡介

1300多年來,崇明島從長江口兩個沙洲演變成祖國的第三大島,并是中國現(xiàn)今河口沙洲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典型河口沙島。它位于東經(jīng)121°09′30″~121°54′00″,北緯31°27′00″~31°5l′15″,處于長江入海口,三面臨江,東南瀕東海,西、南分別與江蘇常熟、太倉、上海市嘉定、寶山、川沙、南匯等縣隔江相望,東、北分別與江蘇啟東、海門市一衣帶水。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13~18公里,形似臥蠶。全島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根據(jù)1981年底土地普查資料,包括永隆沙22平方公里),其中縣屬817平方公里。另外,崇明島東西兩端每年還在以143米的速度延伸!

崇明島是新長江三角洲發(fā)育過程中的產(chǎn)物,它的原處是長江口外淺海。長江奔瀉東下,流入河口地區(qū)時,由于比降減小,流速變緩等原因,所挾大量泥 沙于此逐漸沉積。一面在長江口南北岸造成濱海平原,一面又在江中形成星羅棋布的河口沙洲。這樣一來,崇明島便逐漸成為一個典型的河口沙島。它從露出水面到最后形成大島,經(jīng)歷了千余年的漲坍變化!

崇明島歷史

公元618~626年(唐武德年間),在東布洲(今呂四一帶)南面水中漲出兩個沙洲。兩洲隔水70余里,時名東沙、西沙(又名顧俊沙),這就是島的前身。1025年(宋天圣三年),于東沙西北續(xù)漲姚劉沙(因姚、劉兩姓先居而得名),并與東沙接壤。1101年(宋建中靖國元年),姚劉沙西北隔水50里處漲出三沙(因三次疊漲而成,故名;又說因句容朱、陳、張三姓先居而得名)!

1271~1368年(元朝),先后漲出營前沙、馬馱沙、張蒲沙等10余沙。元末明初,東沙坍沒,西沙坍存無幾,三沙北漲,姚劉沙南坍北漲,漸與三沙連壤。1399~1644年(明建文初年至明末)先后漲出馬鞍沙、陳恩沙、高明沙、小陰沙、長沙、袁家沙、響沙、高頭沙等30余沙。1522~1722年(明嘉靖初年至清康熙末年),諸沙漲坍頻繁。姚劉沙與三沙坍沒,西沙、陳恩沙、樊濂沙等先后陷于水,平洋沙先大漲而后大坍,而長沙卻與坍存之平洋沙和周圍的袁家沙、吳家沙、響沙、南沙諸沙漲連成片。1644年左右(明末清初),崇明島在漲中連成東起高頭沙、西至平洋沙,長200里、寬40里的一個大島!

1644~1722年(清順治、康熙年間),又漲出日隆沙、永安沙、平安沙、東三沙等30余沙!清末,全島上已有長沙、響沙、吳家沙、新灶沙、日興沙、日旺沙、永豐沙、永隆沙、永福沙、沈阜沙、終興秒、仙景沙、永寧沙、龍珠沙、洪勛沙、永盛沙、利民沙、箔沙、高頭沙、七滧小陰沙、向陽沙、永壽沙、東旺沙、小團沙、爛沙、孫家沙、東大阜沙、長安沙、協(xié)安沙、袁家沙、太平日隆沙、永安沙、脅里沙、永慶沙、新鎮(zhèn)沙、定成沙、保定沙、平安沙、日升沙、南沙、滿洋沙、長興沙、協(xié)興沙、北沙、永旺沙、楊家沙、惠安沙、永興沙、日盈沙、連珠沙、西慶升沙、南連升沙、北連升沙、永泰沙、永昌沙、協(xié)旺沙、固安沙、合隆沙、定安沙、永定沙等60處。

崇明島氣候

上海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中國第三大島。上海崇明島地處北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夏季濕熱,盛行東南風(fēng),冬季干冷,盛行偏北風(fēng),屬典型的季風(fēng)氣候(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臺風(fēng)、暴雨、梅雨,干旱等是常見的災(zāi)害性氣候。

氣溫

崇明縣1958~1984年,年平均氣溫為15.3℃,最高年(1961年)為16.2℃,最低年(1980年)為14.6℃。月平均氣溫以1月的2.8℃為最低,以7月的27.5℃為最高。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0.5℃(1958年1月16日),日極端最高氣溫為37.3℃(1978年7月4日)。島的東、部氣溫略有差異,東部年平均溫度高于西部,而年較差則低于西部。東部氣溫變化較平穩(wěn),春季氣溫回升遲于西部,秋季氣溫下降則比西部稍慢。

降水

1958~1984年,崇明縣年平均降水量為1003.7毫米,但年際間變化很大,季節(jié)性變化也較明顯。降水最多的1977年,年降水量達1480.5毫米,而降水最少的1978年,年降水量僅606.1毫米。全年總雨日(日降水量≥0.1毫米),最多年為150天,最少年為99天,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份,平均每月降水量都在100毫米以上(102.8~140.0毫米)。這六個月的降水量為70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0.7%;總雨日平均為75.1天,占全年總雨日的57.8%。4月雨日最多,12月雨日最少;雨量最大的是6月,雨量最小的是1月。

日照

1958~1984年,崇明縣全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104.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7%。2月日照時數(shù)最少,為131.1小時。4月、5月、9月、10月日照條件也較差。8月日照時數(shù)最多,為254.1小時。日照年際變化較大,最多年為2408.2小時,最少年為1817.2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115.32千卡,最多年、最少年分別為125.37千卡、104.67千卡。

霜期

初霜期平均為11月4日,終霜期平均為3月29日,全年有霜期136天,無霜期229天。

風(fēng)向

崇明縣11月至2月多北風(fēng)和西北風(fēng),3月至8月盛行東南風(fēng),9月、10月常吹北風(fēng)和東北風(fēng)。

特征

春季一般持續(xù)73.4天,候平均氣溫在10℃~22℃。在冷暖空氣交替影響下,氣溫回升緩慢且呈跳躍式,4至6天就有一次冷空氣過程,冷暖變化較大,多陰雨,氣溫日較差,一般在9℃左右。春暖年,4月中旬最高氣溫可升至29℃,春寒年,最低氣溫則可降到3℃,并有晚霜出現(xiàn)。

夏季一般從6月17日至9月19日,持續(xù)94.7天,候平均氣溫高于22℃。6月中下旬進入梅雨季節(jié),梅雨期平均25.2天,常年梅雨量197.4毫米。7月上旬,梅雨結(jié)束,進入盛夏,天氣炎熱,最高氣溫在35℃以上的天數(shù)歷年平均有3.4天。多晴好天氣,日照充足,蒸發(fā)量大,常有伏旱發(fā)生。

秋季一般持續(xù)63.4天,候平均氣溫在l0℃~22℃。氣溫逐漸下降,9月下旬平均氣溫可降到19℃以下,多數(shù)年份11月降水較少,往往發(fā)生秋旱,但也有近三分之一年份陰雨集中。

冬季一般從11月22日開始,到次年4月4日結(jié)束,持續(xù)133.7天,候平均氣溫在10℃以下,是一年中最長、最干燥的季節(jié)。1月上旬至2月上旬的旬平均氣溫在3℃左右。冬季氣溫年際變化較大,暖冬年與冷冬年的旬平均氣溫可相差8℃以上。最低氣溫一般為-6℃~-7℃,極端最低氣溫為-10.5℃,最低氣溫在-5℃以下的日數(shù)平均為5.5天。整個冬季是全年降水最少的時期,下雪天數(shù)不多,平均為6.7天。

崇明島行政區(qū)劃

崇明島全島分兩塊行政區(qū)域,分屬江蘇南通市(下又分屬啟東和海門兩個縣級市)和上海崇明縣,然屬啟東和海門部分極小,所以一般人會錯誤地認為全島都屬于崇明縣,這是不對的。

崇明縣(具體區(qū)劃詳見該詞條)轄有13個鎮(zhèn)和3個鄉(xiāng)。縣政府所在地城橋鎮(zhèn)是全縣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2006年底全縣戶籍人口為69.98萬人,比上年減少1408人,外來流動人口11.1萬人,人口出生率5.93‰,死亡率 8.33‰,自然增長率-2.4‰。民族以漢族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滿族、壯族、白族、彝族、朝鮮族、維吾爾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數(shù)民族。

崇明島歷史考證

據(jù)考證,約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長江口門在今揚州鎮(zhèn)江一帶,那時的口門沙島只是江中的兩個小沙洲,稱為東沙和西沙,面積亦甚小,約數(shù)十平方公里。

公元696年(唐朝萬歲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島上居住。[1]島上先民從附近江蘇丹陽、句容等地遷來,以打漁為生。到了唐神龍元年(705年),始建立崇明鎮(zhèn)于西沙,取名為崇明(“崇”為高,“明”為海闊天空,“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大概這是最早“崇明”兩字的出現(xiàn)。在這以后,崇明島不斷順江下移,下漲上坍,于宋朝已在西沙西北面張出了姚劉沙、東北面堆積而成了三沙,而原來的東沙和西沙則漸漸被崩塌沖走。接下來,三沙的命運亦和東沙、西沙一樣,逐漸地被沖漲,舊去新來,在其下側(cè)堆積形成了馬家浜、平洋沙,長沙等沙洲,其中的長沙即是崇明島的前身。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沙島依次北靠或被沖坍消失了,然崇明島發(fā)展到今日,正處于其頂峰時期。崇明島亦是不穩(wěn)定的,就連其縣城亦是一再遷移。至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此前崇明縣城已經(jīng)有了五次大搬家。到了清朝光緒年間(1875~1908年),長沙南岸迅速地淤漲起來。后經(jīng)當?shù)匕傩战ㄊ潦瘔蔚龋浦沽擞贊q的勢頭,縣城才得以保持并穩(wěn)定下來。

崇明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明代抗倭斗爭中,崇明“沙兵”以英勇著稱。1921年秋,崇明西沙農(nóng)民暴動,毛澤東在當時的中共中央機關(guān)報《向?qū)А分軋笊现慕榻B這一壯舉。1926年9月,中共江浙省委特派員陸鐵強、俞甫才回崇,建立了全國較早的農(nóng)村基層黨組織。在長期革命斗爭歲月中,許多崇明兒女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崇明島來歷

“崇明島”的來歷,源于一個傳說。東晉末年,孫恩農(nóng)民起義失敗后,起義軍的幾排竹筏飄浮到了靠近東海的長江口,在江邊的泥沙中擱淺。這些竹筏攔住了滾滾長江帶來的泥沙,逐漸形成了一個沙嘴。這片沙嘴尚沒完全露出江面,隨著江水海潮的漲落,時隱時現(xiàn),給人一種神秘之感。人們說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顯顯”,于是便給它起了名字叫“祟明”。后來這片沙嘴泥沙越積越多,變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形成一個小島,再也不受潮漲潮落的影響了。人們見其氣勢壯觀,已不再將其視為怪異,并產(chǎn)生了一種崇敬之情。于是人們便把“祟明”改稱為“崇明”了。

月光菩薩將生于崇明島,月光菩薩是藥師如來的脅侍,又作月凈菩薩、月光遍照菩薩。《灌頂經(jīng)》卷十二云︰“有二菩薩,一名日曜,二名月凈,是二菩薩次補佛處。”據(jù)《藥師如來本愿經(jīng)》載,月光菩薩與日光菩薩同為無量無數(shù)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藥師如來之正法寶藏。《覺禪鈔》曾引《藥師經(jīng)疏》卷一而言,過去世電光如來時,有一梵士醫(yī)王,養(yǎng)育日照、月照二子,發(fā)心愿利樂眾生,二子亦發(fā)愿供養(yǎng)。梵士醫(yī)王即今之藥師如來,二子即日光、月光二菩薩。依《藥師儀軌布壇法》所載,月光菩薩身呈白色,手持月輪,坐鵝座上;但此像與歷代相傳者頗為不同,歷來所造皆為立像,而月光菩薩即立于藥師如來之右側(cè)。 如同日光菩薩一樣,月光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關(guān)系。凡是至心持誦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薩也會與無量神人來增益其持咒效驗。修行者在持誦大悲咒過后,如果能再加誦月光菩薩陀羅尼,則月光菩薩當會來加庇護,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難與病痛,并成就一切善法、遠離各種怖畏。

崇明島景色

崇明島水潔風(fēng)清,到處都有未經(jīng)人工斧鑿的天然風(fēng)光。早在明清兩代,島上就有“金鰲鏡影”、“吉貝連云”、“玉宇機聲”等瀛洲八景。如今,崇明島風(fēng)光更加旖旎。綠樹成蔭的200多公里環(huán)島大堤,猶如一條綠色巨龍,盤伏在長江口上。清晨,登上大堤東端,欣賞東海日出,不減泰岱奇觀;傍晚,立于大堤西側(cè),飽覽長河落日,耳聽歸舟晚唱,令人心曠神怡。島上有眾多的歷史名勝和人文景觀。有面向浩瀚江水的瀛洲公園;千姿百態(tài)的城橋鎮(zhèn)澹園;還有金鰲山、壽安寺、孔廟、唐一岑墓、明潭、鄭成功血戰(zhàn)清兵的古戰(zhàn)場等遺址;有面積達5400多畝的華東地區(qū)最大的人造森林——東平林場。

由于加強了各旅游景點的建設(shè),海內(nèi)外觀光旅游者源源不斷,僅1997年前來觀光的游客近百萬人次。崇明縣政府就進一步開辟島上的旅游資源,提出了今后五年旅游業(yè)開發(fā)的總體規(guī)劃。它包括加快和完善中部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度假區(qū);中南部文化旅游區(qū);西部綠華水上游樂度假區(qū);東部東海瀛洲大樂園旅游區(qū),并逐步建設(shè)成為大上海富有特色的休閑旅游勝地,最終建成中國乃至東南亞地區(qū)屈指可數(shù)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崇明島是整個上海發(fā)展空間和發(fā)展?jié)摿ψ畲笄彝顿Y成本最低的地區(qū)。作為上海市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三步走”的第三步,21世紀崇明將拉開大開發(fā),大開放的帷幕。規(guī)劃到2020年崇明將建成全國開放度最高的綠色食品開發(fā)園區(qū)、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和國際金融貿(mào)易區(qū)。即時,崇明島將成為遠東最繁華的島嶼。

崇明島上,地勢平坦,景觀如同江南田地,初到崇明島的人,甚至感覺不到已到了島上。一片片綠油油的莊稼、一道道灌溉用的水渠,村落密布,道路交錯,并無一般海島的荒涼感覺。

但是,作為海島,崇明島當然有其一些獨特的資源與景觀。大致有三樣特別之景:一曰蟹多。崇明島上,尤其在近海邊的泥灘上,到處是小蟹,幾乎黑壓壓的布滿灘面。游人行走灘面,小蟹們受到驚嚇,紛紛逃入灘上無粉的洞穴,速度之快,令人驚嘆!可以說,即使你以最快的速度俯身抓拾,也難碰觸到它們半點。當然,灘面上蟹穴滿地,用“千瘡百孔”形容之,絕不為過。所以,崇明島又有“蟹島”之美名。加上崇明方言,把“啥”字亦念成“蟹”字之音,聽來亦頗為別致。尤其是當?shù)貪O民百姓用土產(chǎn)蟹來款待你時,且又要客氣地說:“沒啥哈(“蟹蟹”),吃點蟹吧!”初到沉得十分有趣,即使以后回顧,亦會感到此番經(jīng)歷又是何處可覓呢!

崇明島的第二大特色是海灘蘆葦成林,可稱其為“環(huán)島綠色長城”了。由于蘆葦適宜于灘地生長,且長勢甚猛,在崇明島北岸及東南岸團結(jié)沙一帶,我們曾看到寬達數(shù)公里的蘆葦帶。人行其中,似覺無邊無際,可能當年沙家浜的蘆葦蕩之規(guī)模亦不過此。蘆葦之初用,不僅可護岸促淤,而且可作造紙之原料。

第三大特色是島身形狀遷徙無常,始終處于迅速的演變過程中。不像基巖島嶼,千百年來基本上維持著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崇明島卻自始至終演變不斷。還在醞釀著堵塞北支等工程。看來中國這個第三大島演變成為長江口北岸陸地那個日子的到來要比預(yù)見的更早些。

崇明島還有一個美麗的古稱:“東海瀛洲”。相傳在遠古東海之中有一瀛洲側(cè)境,是神仙居處,但這個仙島沒有穩(wěn)固下來,一直飄忽不定。秦始皇和漢武帝先后派人到東海之上四處尋找,都沒有找到。后來到了明朝,朱元璋皇帝把“東海瀛洲”四個字賜給了崇明島。從此,崇明島便有了古瀛洲的美名了。由柳洪平創(chuàng)建。

崇明島旅游

旅游基礎(chǔ)設(shè)施逐步完善,生態(tài)休閑旅游初具規(guī)模。崇明農(nóng)業(yè)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初稿已出臺。崇明島國家地質(zhì)公園規(guī)劃已著手編制。崇明西沙濕地生態(tài)修復(fù)實驗基地引鳥工程已啟動。旅游節(jié)慶活動有了新的突破。2006年精心組織了崇明森林旅游節(jié)開幕式和大型水上焰火晚會,成功舉辦了“崇明桑果節(jié)”、“森林百花展”、“崇明荷花節(jié)”、“長興島柑桔節(jié)”、“橫沙島秋之韻”、“第四屆全國蟋蟀大賽”、“漁家歡樂節(jié)”、“環(huán)島駕車自助游”等主題活動,使崇明旅游市場亮點不斷,打響了崇明旅游品牌,島內(nèi)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逐年增加。2006年接待游客85.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4%;完成營業(yè)收入2.1億元,比上年增長13.0%。

景點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位于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總面積為5400畝,是目前華東地區(qū)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上海著名旅游勝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地址:崇明島的中北部。  

交通:線路一北區(qū)汽車站乘申崇線、崇明南門汽車站乘南東線、南江線可達東平森林公園。  

線路二達到南門港后,出來就有去東平森林公園的中巴車,自駕車者則按照指示牌行駛即可。大約20分鐘后可以達到!

東灘候鳥保護區(qū)

東灘候鳥保護區(qū)位于崇明島東部,南起團結(jié)沙水閘,北至北八效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圍堤為界,東到吳淞高程零米線外側(cè)3000米,是長江口野生動物資源基地,總面積326.2平方公里。2005年8月9日,崇明東灘鳥類生活區(qū)域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小貼士:東灘觀鳥后可回到陳家鎮(zhèn),找一家樸素而潔凈的飯館。要上一盤大閘蟹,幾樣海鮮,大快朵頤一番。陳家鎮(zhèn)是崇明最大蟹市,也是中國最大的蟹市,上海的蟹大部分來自陳家鎮(zhèn)。這里稀有的海鮮較多,而且價格比別處都便宜。 

 交通:可先乘上海旅游五號線,在寶楊碼頭(每天10班)轉(zhuǎn)乘船到堡鎮(zhèn),然后乘堡前線前往東灘。走吳淞碼頭也可以,只是每天只有4班船:吳淞—堡鎮(zhèn)輪渡:14元/人,寶楊碼頭—堡鎮(zhèn)(汽艇):30元/人  

自駕車線路:市區(qū)—逸仙高架路—同濟路(A30公路)—寶楊路—寶楊路碼頭—車客渡—堡鎮(zhèn)—堡鎮(zhèn)南路—堡鎮(zhèn)北路—陳海公路—北陳公路—白陳公路。

西沙濕地公園

崇明西沙濕地總面積為4500畝,是上海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現(xiàn)象和成片灘涂林地的自然濕地。濕地管 理方為了讓游客更接近大自然,已經(jīng)在濕地里建起一條2公里長的木棧橋,游客們可通過棧橋徜徉于蘆葦和叢林之中。

徐根寶足球基地

足球明星的搖籃走向世界的希望,徐根寶足球基地位于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南首,由著名國家級足球教練徐根寶發(fā)起組建,總占地面積70余畝。

崇明前衛(wèi)村農(nóng)家樂

前衛(wèi)生態(tài)村位于崇明島中北部,于1969年從一片灘涂中圍墾而成,總面積3671畝,人口753人,已形成集農(nóng)、工、副、商、游全面發(fā)展的生態(tài)村,投資規(guī)模達1.2億元。

觀光大堤

崇明南門港江堤上綠樹成蔭,可觀賞南岸遠景和長江漲潮退潮,風(fēng)景獨特、秀麗。利用這一地理優(yōu)勢,借助沿江水利防汛工程,崇明縣于2000年建設(shè)完成了沿江觀光大堤工程。

南門廣場

南門廣場位于亞通公司南門港碼頭區(qū)域內(nèi),占地5.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廣場內(nèi)建有兩座小亭和彩燈噴泉,彩石小路曲徑通幽,點綴于綠坪之間的樹木錯落有致、別有情趣。

南門瀛洲公園

瀛洲公園建于1983年,1984年定名瀛洲公園,由周谷城題寫園名。公園西南瀕長江,北與瀛洲廣場與學(xué)宮(孔廟)、博物館隔路相望,是崇明唯一一座綜合性公園。

唐一岑墓

唐一岑,廣西臨桂縣人。明嘉清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以舉人薦任崇明縣令,忠愛為政。時值縣治新遷,土城剛筑就遭倭寇犯境,唐率軍民奮起抵抗,擊退來敵。

少兒活動基地

上海市少兒東平森林活動營地位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是一個由市教委、市婦聯(lián)、崇明縣教育局等單位共同籌建的上海市第三校外教育營地。

崇明明珠湖

明珠湖地處崇明島西部綠華鎮(zhèn)境內(nèi),是目前島上最大的天然內(nèi)陸湖,也是崇明縣計劃開發(fā)的西部水上游樂度假區(qū)和西部生態(tài)農(nóng)業(yè)觀光旅游區(qū)的主要區(qū)域。

崇明博物館

崇明博物館是崇明島內(nèi)一處重要的人文旅游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場所,位于城橋鎮(zhèn)鰲山路696號崇明學(xué)宮內(nèi),占地面積1.55公頃。

澹園

澹園是崇明唯一仿古園林佳景,有寶島明珠微型公園之稱。園外封閉圍墻,飛檐群瓦,朱汀金猷銅環(huán)。東西兩側(cè)的豐樂樓,重檐八角,一派古風(fēng)。

金鰲山公園

公園內(nèi)有金鰲山,是崇明的名勝。金鰲山山體由人工壘土而成,筑于宋代,名字取于宋高宗趙構(gòu)在臺州逃難時行在的金鰲山。為當時的航海標志,此山山體早已坍沒。

地址:崇明縣城橋鎮(zhèn)  

交通:旅游五號線

壽安寺

壽安寺始建于宋朝淳祐二年,即公元1252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是崇明島歷史最悠久、歷經(jīng)朝代最多的古剎。壽安寺最初由僧人模和儔建造,名為"富安寺"。元朝延祐五年,朝廷賜寺額"永福壽安寺"。

廣福寺

廣福寺建于清咸豐年間,前身為"武圣殿",原址汲浜鎮(zhèn)北。1921年,了道大師駐錫于此,更為現(xiàn)名,專宏凈土。1946年,廣福寺南遷中興鎮(zhèn),其弟子葉承大師,繼承住持,教宗天臺,行歸凈土。

寒山寺

崇明寒山寺與蘇州寒山寺除了在寺名和供奉上相同外,相傳它們的鐘聲有"瀛洲東門寒山寺,夜半鐘聲迎客船"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爭相媲美的詩句。

崇明學(xué)宮  

崇明學(xué)宮是現(xiàn)今上海僅存的三座學(xué)宮之一。現(xiàn)址又稱崇明博物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出崇明南門碼頭,僅走二三百米,便能望見學(xué)宮那層層疊疊的古建筑群。二座石柱牌樓古樸沉穩(wěn),上書“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門前是二株有350年歷史、三人合抱的銀杏樹,守門的是一對大石獅,氣勢恢宏。學(xué)宮最大的建筑是大成殿,仿佛寺廟中的大雄寶殿。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東廡西廡是72高徒的宿舍。而今大成殿暫作古船陳列室,大成殿東廡主要是崇明知名人士的照片和事跡,還有一些崇明出土的古代器物。西廡是黃丕漠藝術(shù)館。大成殿后的兩幢建筑是崇明民俗陳列館。另建有萬仞宮墻、欞星門、登云橋、戟門、名宦祠、崇圣祠、尊經(jīng)閣等,為上海地區(qū)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門前5株18米左右高的銀杏樹已有377年的樹齡,與樹下2座結(jié)構(gòu)奇特,蔚為壯觀的石木牌坊相互呼應(yīng),營造出一片濃郁的古意,使人頓生一股“念天地之悠悠”的蒼然之感。博物館內(nèi)列有“崇明島的形成與發(fā)展”、“館藏文物”、“自然博物”三個展覽,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了崇明的悠久歷史和文化遺產(chǎn),學(xué)宮中最有特色的當數(shù)古船陳列室和崇明民俗陳列館這兩處地方。  

地址:鰲山路696號  

開放時間:8:00-16:00(周一閉館)   

交通:上海市區(qū)乘游5線、51、116、522、728、848、849路、碼頭專線到吳淞碼頭或乘游5線、51、207、508、541、728、彭江線、碼頭專線到寶楊路碼頭再乘船可前往崇明南門港

蠻靈閣農(nóng)家樂

上海崇明前衛(wèi)村蠻靈閣是理想的農(nóng)家樂,蠻靈閣崇明農(nóng)家樂在前衛(wèi)村的中心,在這里有度假村,住宿條件優(yōu)越,娛樂設(shè)置齊全,土特產(chǎn)豐富等生態(tài)休閑旅游項目,是您來崇明旅游度假的好去處。前衛(wèi)蠻靈閣農(nóng)家私家別墅(旅游局評定的農(nóng)家三星標準)位于上海崇明島前衛(wèi)生態(tài)村568號,前衛(wèi)村位于崇明島中部,距離南門港23公里,緊臨東平森林公園。昔日一片荒涼沉寂的小村,如今是既有城市風(fēng)光,又有田園詩意。2004年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

景點觀光千姿百態(tài),樹木成林鳥語花香,漫步綠蔭碧水之間,疑是桃花源中行,使人感到人與自然的高度諧和。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胡錦濤,溫家寶,吳邦國等親自來村考察。進了前衛(wèi)村右手林蔭道直行就能看到前衛(wèi)蠻靈閣農(nóng)家休閑中心招牌,按照指示就可以看到寬敞明亮的四層農(nóng)家別墅。別墅前的菜地上桔樹生機勃勃,環(huán)境優(yōu)雅好一派田園風(fēng)光,農(nóng)家主人熱情好客,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余到上海崇明休閑娛樂。

瀛東村漁家樂

瀛東村位于崇明島東端,由灘涂圍墾而成。是崇明島上第一個看到日出的村莊。全村52戶居民住在規(guī)劃齊整的農(nóng)民別墅里,特有的魚塘碧波與綠樹鮮花相映成輝。"朝上海堤觀日出,夕下蘆蕩捉螃蜞"的情趣,令都市游客流連忘返。

世界最大隧橋——上海長江大橋

橫跨長興島和崇明島的上海長江大橋,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隧橋結(jié)合工程,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通車。該橋是世界上最大的公軌合建斜拉橋,其橋面預(yù)留了軌道空間,將來有條件開通城市軌道交通。從上海浦東通往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的長江隧橋工程,采用“西隧東橋”(預(yù)留軌道交通線)的方案,西南起浦東五號溝、經(jīng)隧道抵達長興島,再經(jīng)大橋抵達崇明島的陳家鎮(zhèn),全長25.5公里,其中長江隧道長約8.9公里,長江大橋長約10.3公里。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nèi)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wǎng)!請繼續(xù)關(guān)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wǎng)http://m.917925.com/

http://m.917925.com/vjingdian_4250.html

崇明島在哪里?崇明島屬于哪個省?崇明島在哪個省?

相關(guān)崇明島,崇明島在哪里,崇明島屬于哪個省?崇明島在哪個省